校企合作网欢迎您
入库院校
1567所
毕业生
286553人
入库企业
3027家
需求岗位
216291个
今天是:

院校合作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好案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项目单位名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发布时间:2020-04-14 | 浏览:82409次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成立的四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校主校区位于中国商业名城、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宁波。百年来,学校秉承“厚德、进业、明智、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服务兴校、管理促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为基、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传承和发扬百年商贸教育和宁波商帮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适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成为了一所“工、商”并重,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宁波商帮文化的摇篮”。

一、校企合作情况介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模具工程中心,即宁波市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现代精密模具、基于IMD/OMD的模塑制品表面装饰技术、塑件产品成型过程控制技术、精密模具加工技术、薄膜成型与图案修正补偿技术、金属杯具成型过程工艺控等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中心协同单位包括国家级科研平台、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其中,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和企业形成了学校特色的“校校企”合作模式,本科院校的基础科研成果可通过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将先进技术应用于企业,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企业经济效益获取的双赢局面。

(一)合作的主要目标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模具工程中心(宁波市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机制作用的主要目标是,打造长三角、宁波市具有特色的集模具研发、设计、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以模塑制品表面装饰技术为核心,在承接基础研究基础上,致力于应用技术研究,以该技术为特色,打造全国的模塑制品表面装饰技术领军学科与团队。

在协同创新模式上,立志于打破传统产学研“点对点”式的松散合作,构建全产业链的紧密协同创新机制;针对地方经济而言,制造服务化转型,促进宁波市模塑制品装饰向绿色环保制造转型升级,提高宁波市贴膜装饰模具的层次和竞争力,提升宁波市模塑制品表面装饰质量与产业链的附加值。

(二)合作的主要内容

合作内容包括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学生培养、技术产业化应用等。其中,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主要是指针对高聚物薄膜成型机理、薄膜形变机理与补偿、金属形变机理与工艺改进、精密模具加工、IMD/OMD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的原理性实验(含数值实验)、应用型试制和小规模产业化应用等工作。学生培养主要是基于产学研合作平台,引进本科院校学生培养机制,针对高职院校实际,与行业协会、企业、政府等一同致力于学生培养与培训。技术产业化应用是指在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协助企业技术研发、技术难题攻关、关键工艺设计与预研项目开发等工作。上述三部分是既相互独立、又深入融合的工作,需要同时推进,共同发展。

(三)科研项目所获得的成果

A 薄膜成型机理与技术应用研究

①薄膜变形机理的理论突破② 在大尺寸落差产品薄膜成型上取得重大突破③ 产品实验研究

B IMD技术在九阳破壁机上的深度开发应用

该合作项目主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①IMD膜片成形过程的变形控制技术:涉及到模具设计、成形工艺、设备等;②面向表面贴膜装饰技术的产品设计评价技术:量化评定,几何形状可成型性评判;③面向薄膜成型的表面印刷图案变形设计:图案几何形状的控制。

C 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发展

目前豆浆机钢杯体需求量较大,但传统意义上的深拉升技术步骤繁多,工序长,损耗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产量需求以及成本的负荷。因此中心系统分析影响不锈钢神拉伸的因素,对不锈钢的硬化性能和塑性变形能力等参数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工艺过程的参数调整,计算机仿真和实验分析,减少拉伸工序的步骤,实现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

协同创新中心遵循“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建立起校、地、企三方协同的全方位创新体系,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科研力量支撑,以企业为产业实践基地,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建立模塑产业发展科技联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招生就业、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并以制度的形式推出具体举措,为宁波市模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持和知识贡献。

(一)协同机制

协同中心根据产业的需求,针对模塑制品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协同研究,并形成了“核心层、紧密层、服务层、支持层”四个层次的链式联合协同机制。




模具工程中心<宁波市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图

1.核心层

以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为协同中心的核心单位,形成协同核心层。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发挥基础研究的特长,解决关键技术攻关中的基础理论问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发挥应用研究的特长,在模具设计与成型工艺上开展研究,并承担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重要枢纽作用;宁波市华宝塑胶模具有限公司则发挥企业模具和产品生产的特长,重点进行技术转化应用,并积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手技术数据。

2. 紧密层

海尔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华宝塑胶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诚德兴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宁波金氏实业有限公司、宁波恒威机械有限公司、宁波博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组成了紧密层。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以注塑成型工艺研究为特长,主要在协同中心承担注塑成型过程中多维工艺参数的控制研究,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在注塑模具设计与成型工艺方面协同研究,宁波金氏实业有限公司在家电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宁波市博虹机械制造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高端模具制造过程中数控加工设备、电火花成型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工艺。

3.支持层

宁海县政府、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宁波市家电行业协会构成协同中心的支持层,政府从产业转型升级反正方面给予政策引导与支持,行业协会对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在行业产业和企业层面上进行支持。

(二)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框架

中心的组织建设始于成立之初,参考国家、省、市各级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框架建设,制定如下图所示组织架构。



中心组织框架

(三)已开展的机制体制建设

(1) 成立了会商委员会,形成重大事项的会商制度

学校与宁海县政府共同成立了“会商委员会”,在县校合作以及宁海产学研基地建设的重大事项上,形成了会商制度。

(2) 形成了产学研基地“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模式

在宁海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学校与宁海县政府、宁海模具城与入驻企业,创新了“政府、高校、企业”共建、共管、共享的机制和体制,实现了基地与政府、园区和社区的三方联动。

(3) 成立了“教育基金”,保障中心可持续发展

学校教育基金会是经浙江省民政厅批准,2013年5月8日正式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

(4) 与行业协会(学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校企合作由点向面拓展

一直以来,学校除了与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外,还牵头成立了宁波市自动化学会和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并成为这两个学会的理事长单位,促进了学校与行业、产业的交流合作,将校企合作由传统的与企业点对点合作方式,拓展到行业协会层面,形成了学校与产业的对接。

(5)成立教授(专家)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中心日常管理机制

学校制定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细则》等文件,对中心人员的聘用、考核进行了规定,专职研究人员的薪酬待遇与中心建设考核相结合。中心考核采取年度工作考核与总体绩效评估相结合的形式,完成年度量化指标的为合格,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或成功申报上一级协同中心为优秀。中心工作人员年终奖金与中心考核结构挂钩。

三、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遇到的问题

1.受限于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作用关系现状,目前进入协同创新中心的校企合作项目仅限于中心自有项目,由于中心人员数量有限,中心自有项目也有限。如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促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有兴趣、有能力带项目进入中心从事短期的学习与科学研究,使其在具备教学能力的同时,具有科研能力,成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双师型教师,是中心运行过程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

2.协同创新平台包括了政府、科研单位、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企业等在内的单位与个人,知识产权厘清与保护是重要却存在难度的点。现行国家科研政策指出,科研经费经过科研人员智力劳动后产生的成果归资金资助方所有。但是应用技术的研究需要落地到产品、样机设备等,企业投入资金研发所生产的样机与关键产品,产权却不属于企业,这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因而校企合作产生的成果,知识产权的分配必须在事先给予限定,目前大量项目产生的科研成果,很难界定产权归属。

(二)拟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1.针对现有科研平台(协同创新中心与重点实验室),参考本科院校重点实验室与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操作方式,设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供校内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申报。

通过“兼职研究员”的方式,允许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带自身的纵横向项目进入中心开展科研工作,中心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给予一定量的科研经费支持(需科研人员申请),培育这些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开设“特色课程”或某些课程的“特色内容”。

2.针对知识产权厘清与保护,拟采用进一步与合作单位沟通与协调,在协同创新中心框架内,实现知识产权界定与归属的提早规划,避免出现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四、校企合作项目亮点

基于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整合本科院校、企业等形成的“校校企”合作模式,既解决了本科院校科学基础研究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问题,又解决了高职院校缺乏科研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困难,同时由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合力助推企业技术发展与产品研发,一举三得所获得的协同效应可以表述为1+1+1≥3,这是在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有新意的工作。

基于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参考本科院校重点实验室做法,引入开放课题供校内外协同单位申请,既增加了协同单位的科研积极性,又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工程转化,同时又可实现优秀青年双师型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的培养,这是一举三得的有益工作,是属于创新性的内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使专职研究人员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实现了企业技术研发的突破,实现了合作企业在该项目上利润率增长3%以上的目标。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工作中,将协同单位划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便于区分,实现了不同层次企业权利与义务的区别对待,这在国内协同创新产学研联合中尚鲜见报道。通过三个层次的划分,使得合作单位之间明确了自身在中心发展中的地位,应该承担的责任,所能享受的权利,有利于中心组织框架的构建。

五、校企合作展望

随着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贯彻执行,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国家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科院校、企业,在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领域开展深入的创新与创业活动,为产业培养优秀人才,构建与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在国内外高职院校树立产学研合作的新标杆,谱写新的华丽篇章。

关于我们

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是由从事校企协同创新的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相关机构组建的以企业、院校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型组织,是联盟成员各方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平台。